歡迎來到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05
08
[中國環境報]林堅:儒家生態智慧的當代價值
來源: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突出代表。儒家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包含了豐富的生態思想,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智慧。儒家的生態智慧通過修身實踐,禮樂教化,盡心知性而知天,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天人合一”的生態哲學

中國傳統文化持“上下與天地同流”“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觀點,強調“天人之際,合而為一”;認為人的一切活動和創制,都應當順應“天道”,不違逆自然?!胺蛉耸?,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后乃可以成功?!?/p>

“天人合一”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規律,人類社會的道德原則與自然規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應該是天人之間的協調。人之命在天,人的生命乃是自然界的一個有機部分,并以自然界的存在作為自身存在的前提。人對天地萬物不能采取一種利用和剝削的態度,而應當抱有一種感激、贊賞之情,負有共生共育的義務。

儒家從人道出發,以人道體天道,認為天道就在人道之中,以人道去塑造天道,使天道符合人道的理想要求,按照社會的倫理規范去實現人與自然的合一,這是儒家將天道合于人道的天人合一觀的基本傾向。

儒家天人合一的最高生存境界,是真善美融為一體的境界。

“仁民愛物”的生態道德觀

儒家從人道契入天人關系,將天道人倫化,提出盡心、知性、知天,表現為積極利用自然萬物、人與天地相參的進取觀點和“仁民愛物”的生態道德觀,力求發揮人的主體能動性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周易》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边@是說,大地寬容大度、任勞負重,道德高尚的君子也應對萬物以厚德載之。人類應效法大地,將仁愛精神推廣到自然界,關心愛護萬物,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這是“愛物”思想的形象表達,集中體現了儒家的生態道德,是一種推己及人、由人及物的道德。

孔子說:“伐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卑褜ψ匀簧鷳B的珍惜上升到倫理道德的高度?!睹献印けM心上》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儒家主張:“天地變化,圣人效之”“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朱熹認為,“仁”的意思就是“生生”,“仁是天地之生氣”。

儒家認為,人類的價值要高于所有自然物的價值,人類的秩序也高于自然界的秩序,人類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和社會的道德原則來利用和管理自然界。儒家肯定天地萬物的內在價值,主張以仁愛之心對待自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取物順時”:遵循自然的節律

儒家要求人要按照大自然的節律和節奏來安排自己的行為,節制欲望,而不能過分索取,要“節用而愛人”,使萬物各得其宜、各得其所。

《禮記·王制》體現了儒家在環境管理上“取物必順時”的傳統,允許“林、麓、川、澤,以時入而不禁”,規定要根據動植物的生長規律進行砍伐和田獵,將環境的直接管理與市場的間接管理結合起來對自然資源進行保護。保護自然環境的基本原則是:“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p>

孟子提出按照自然的生態節律和動植物的生長特點去利用自然資源的生態道德要求:“不違農時”“故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對生物資源要加以合理的養護和利用,才能使其生長茂盛,繁殖興旺。否則,過度開采,豐茂的山林就會變成不毛的荒山。人固有對生命的惻隱之心,強調人與動物一體的感通。

荀子認為,自然界有著豐富的資源,只有按照自然的法則合理管理,愛物節用,使萬物各得其宜,才能使百姓生活富足、社會穩定?!吧搅譂闪阂詴r禁發”,就是根據自然規律,把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結合起來,并且要予以制度保證。這是將社會經濟生活與自然生態環境聯系起來考慮的智慧,包含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蘊。善待自然界,長期保護培育自然環境,這有點類似于今天的自然保護區的理念。

儒家維護自然環境的目的,首要原因是人類自身的生存需要,其次才是對自然萬物的愛護和同情。此外,儒家主張重義輕利,在其影響下的國家政策表現為重本抑末、重農輕商,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制約,但在客觀上形成了對自然資源的保護。

“仁者樂山”:象征高尚品格

在儒家看來,山川林木之所以會引起人們的美感,在于它們的形象能夠表現出與人的高尚品德類似的特征。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币驗樯搅值姆€重與仁者的敦厚相似,山中蘊藏萬物可施惠于人,體現仁者的品質?!渡袝ご髠鳌分姓f:“山,草木生焉,禽獸畜焉,財用殖焉。生財用而無私,為四方皆伐,無私與焉。出云雨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此仁者之樂于山也?!?仁者所以樂山,是由于山有生草木、育禽獸、殖財用、成萬物、無私予人等品格。山中有豐富的資源、無盡的寶藏,以其博大、偉岸而受人尊崇。

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引導人們從倫理、功利的角度來認識大自然,把“高山流水”作為人品高潔的象征。

儒家強調“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執兩用中,不走極端,留有余地,善待自然,體現了一種雍容大度的生態智慧;更重要的是把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轉化為自覺的行動,通過修身實踐,與天地合一,為今天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啟迪。

(作者林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原文鏈接:[中國環境報]林堅:儒家生態智慧的當代價值



關于我們|加入收藏|版權聲明
版權所有?2014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累計訪問量:14210214 訪問量統計?
AV家庭成人影视|色网五级中文不卡色网站|天天干天天日天天射|国产乱婬AV片免费|西葫芦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